商用厨房的效率运转,离不开一台 “趁手” 的灶具。在杭州这片创业热土上,鑫都节能科技(杭州)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海伟,带着对商用灶具的深刻理解,从 “解决后厨痛点” 出发,一步步将 “鑫都” 打造成懂场景、重品质的商用工程灶品牌。从研发车间的反复测试到客户后厨的实际应用,他始终坚信:好的灶品,要让使用者 “用着舒坦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,看着放心”。
从后厨痛点出发,埋下创业的种子
“早年在餐饮行业跑业务时,总听到后厨师傅抱怨灶具不好用。” 刘海伟回忆起创立鑫都的初衷,那些细碎的反馈至今清晰:“有的说点火要按半天,有的担心熄火漏气,还有人吐槽清洁起来像‘打仗’。” 这些声音,让他萌生了 “做一台更懂后厨的灶” 的想法。
2018 年,刘海伟在杭州组建团队,从绘制第一份研发图纸开始,就把 “客户需求” 刻在产品基因里。他带着技术人员蹲点不同场景的后厨:在企业食堂观察大锅翻炒的力度需求,在夜市摊位记录风吹雨打的使用环境,在酒店后厨留意不同菜系对火力的准确要求。“商用灶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,每个场景都有它的‘脾气’。” 他常对团队说,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摸清这些‘脾气’,让灶品学会‘配合’。”
展开剩余69%这种 “接地气” 的研发思路,让鑫都的初款产品就解决了几个关键痛点:一键点火省去反复按压的麻烦,大功率风机满足猛火需求,不锈钢炉头耐得住高温灼烧。上市后,杭州本地几家食堂试用后反馈:“效率高了,操心少了。” 这让刘海伟更加确定,“从需求出发” 这条路走得通。
坚持自产自销,把品质握在自己手里
“不做转手生意,才能守住品质的底线。” 这是刘海伟为鑫都定下的铁规。在杭州临平的生产车间里,每台灶具下线前都要经过功率满负荷测试,从炉头密封性到熄火保护灵敏度,每个细节都要过 “三关”。“哪怕多花两小时测试,也不能让有瑕疵的产品出厂。” 他说。
自产自销的模式,还带来了 “快速响应” 的优势。杭州本地客户上午下单,下午就能见到地推团队上门勘测;灶具使用中遇到问题,售后人员当天就能到场排查。有一次,某连锁餐饮后厨的灶具出现火力不稳,刘海伟带着技术员晚上 9 点赶到现场,排查到凌晨才找到原因 —— 原来是管道接口密封垫老化,更换后问题立刻解决。“商用厨房停灶一小时,损失可能不小,我们快一点,客户就少受点影响。” 他说。
这种对 “全链条把控” 的坚持,让鑫都在杭州积累了不少 “回头客”。从大学食堂到连锁酒店,越来越多的后厨开始出现鑫都灶具的身影。有客户说:“知道灶是他们自己造的,有问题能找到人,用着踏实。”
不贪 “大” 求 “懂”,绘就稳健发展图景
“鑫都不求做多大规模,只求做到‘懂’。” 刘海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。在他看来,“懂” 比 “大” 更重要 —— 懂商用厨房的忙碌节奏,懂餐饮人的成本考量,懂不同地域对灶具的特殊要求。
基于这份 “懂”,鑫都的扩张脚步走得很稳健。从杭州起步后,他们先深耕本地市场,把大学、酒店、连锁餐饮的使用反馈收集起来,不断优化产品细节:针对食堂大锅设计加深炉架,为夜市摊位增加防风罩,给酒店后厨配备多档火力调节。直到产品在杭州市场站稳脚跟,才逐步向江浙沪拓展。
“下一步,我们要带着‘杭州标准’走进更多地方。” 刘海伟说的 “杭州标准”,是指在安全、效率、适配性上形成的一套经验:比如每台灶必须通过连续运行测试,比如地推团队要能准确判断不同厨房的安装条件。他的目标很明确:先在江浙沪做到 “场景适配无死角”,再逐步向其他地域延伸,用 5 年时间在商用工程燃气灶细分领域做出口碑。
在刘海伟的办公室墙上,挂着一张标注着客户位置的杭州地图,上面密密麻麻的红点,见证着鑫都从无到有的成长。对他而言,这些红点不仅是业绩的象征,更是一个个 “被理解的需求”。未来,他想带着团队继续在 “懂灶” 的路上走下去,让更多后厨的烟火气里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,有鑫都灶具的可靠身影。
发布于:山东省华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